胡同里的书店,升起烟火与书香
中国青年报 | 李丹萍 张清源  | 2025年08月01日07:18

位于北京大学畅春园1号的斯多格书乡,在万泉河畔已度过20余个春秋。它的木门常年被绿植掩映,石墙遍布藤蔓,如果不是有人带领或仔细观察,人们很难发现这竟是一家书店。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内部却别有洞天,被很多读者视为“精神原乡”。

推开木门,凌霄、爬山虎、虞美人、郁金香、绣球……俨然一幅庭院生态图。沿着小径走进屋内,图书摆放错落有致,还有免费的阅读区,烛台、台灯、沙发等供读者自由取用。作为一家社区书店,店内很多读者是附近居民或附近高校的学生。

斯多格书乡。乔健/摄

读者梁涓的家距离书店不远,只要有空,就会到这里阅读。“静谧”是她对这家书店最大的感受:庭园草木丰茂,仿佛来到森林;店里摆设的老物件,让她倍感亲切,似乎回到小时候。“无论有多大压力,只要走进书店,似乎都能将自己从生活角色中抽离出来,整个人都舒展了。”

在北京的街巷阡陌间,像斯多格书乡这样的社区书店,正在悄然生长。它们不仅切实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将书香与温暖滴灌至居民生活的方寸之间。

是书店,更是文化的“翻译者”

起初,斯多格书乡非常简陋,房屋骨架透出金属结构,四面透风,常常有鸟类来此筑巢,当时大家将这里戏称为“棚屋”。后来斯多格书乡“乡长”郑宇,和常来交流的阅读爱好者们一起,利用旧物旧料对书店进行搭建改造,这里才渐渐变成今天的模样。

“文化自信与担当的现实对话空间”是郑宇对书店的定位。“哪怕不卖书,也不能降低书店品质。”他认为,书店需要对读者有适度引领的意识,不对市场作过多的迎合。相比于线上售书,他更希望在线下和读者建立连接。即便通过线上方式宣传,他也希望以此吸引读者来到现场看一看、坐一坐。

“很多人虽然买书,但拿到手后便将其束之高阁,很少翻阅。”郑宇希望通过书店的音乐、庭院等环境,营造阅读氛围,吸引读者潜心深度阅读。

宣南书店(琉璃厂店)藏身于西城区小安澜营二条的胡同深处。宣南书店主理人李楠说,宣南文化与北京文化血脉相连。商业区虽然繁华,人流量更多,但北京真正的市井文化植根于胡同深处。书店选址此处,就是要让老北京的文化根脉,在它原本的土壤里继续呼吸、生长。

PAGEONE(花园胡同店),同样深谙胡同是北京城的文化灵魂。市场经理刘迪介绍,书店与老建筑、慢生活的胡同天然契合,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形成独特的“文化磁场”,“我们守护胡同的历史记忆与人文气质,也让书香与市井烟火相得益彰”。

社区书店的读者群体多元,既有胡同里的老居民、新家庭,也有文创爱好者以及游客。基于此,书店以“分层需求+跨界融合”破题:为银发族备好《胡同的故事》等本土记忆图书及养生园艺书刊,辅以老花镜、免费水等贴心服务;为亲子家庭精选DK百科、“哈利·波特”等优质中英文童书;为游客提供京味文创伴手礼。

“我们不只是书店,更是胡同生活方式的‘翻译者’。”刘迪说。

有的回归传统,有的探索跨业态融合

当前,多元文化业态不断发展,各个书店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有的书店选择回归阅读传统,专营图书;有的书店则探索跨业态融合,为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

当前斯多格书乡营收以图书售卖为主,有时会为一些拍摄活动提供场地,但前提是不影响读者。书店曾经尝试同步售卖餐饮,但最终决定回归传统,打造更加纯粹的阅读空间。店内除了咖啡饮品区,只留下两款清茶。平时,书店还经常参加旧书市集,同时走进校园,提供种类丰富的书籍,和读者相互交流。

在李楠看来,书店不应是静态的书册仓库,而是动态的文化传播基站。在宣南书店(琉璃厂店)内,不仅有丰富的北京文化、宣南文化相关图书,更有评书、相声、京韵大鼓、岔曲等轮番登场。“很多年轻人对这些艺术瑰宝不太了解,我们有责任搭建桥梁,让它们在新时代找到知音。”

书店还与周围的多业态融合,如非遗研学、自行车俱乐部活动、特色猫咖、红场西餐厅……以宣南书店为核心,一个名为“文化安澜围”的微型文化生态圈在樱桃斜街、南新华街、大安胡同、臧家桥胡同之间渐次铺开。在这里,大众不仅能品茶、会友,还能看戏、小住,在胡同里收获文化度假体验。

不只是书店,更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艺术空间,“立体艺术殿堂”是一方书庄的点位。这家书店位于丰台区方庄街道文化艺术中心,共3层:一层及地下空间是书店的核心区域,陈列着近3万册图书,并融合咖啡休闲区和儿童体能培训区;二层是常年免费开放的艺术展览空间;三层则是一个小剧场,经常有商业演出、公益相声、儿童剧等上演。

高频次、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是一方书庄的特点。在这里,每周都会举办2-4场读书会、艺术沙龙、音乐会、非遗体验等活动,吸引大量居民参与。尤其是音乐沙龙,书店已经举办20余场。因毗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活动还邀请到吕思清、朱亦兵等艺术家举办公开课,将高雅艺术资源直接输送至居民身边。

和社区居民在书店相遇

作为基层文化服务载体,社区书店与周边居民紧密连接,推动当地文化素养的提升。

PAGEONE(花园胡同店)开设旧书优惠专区,并提供社区借阅服务,以此降低读者阅读门槛。书店还与社区联办“书香润童心”活动,为学生科普盗版书危害并荐读优质童书;推出打卡活动、策划主题展览等,激发社区活力。

作为北京标志性景点之一,南锣鼓巷常年游人如织。在这样热闹的地方,却藏着一处静谧的院落,这就是卓尔书店。虽然附近游客众多,但店内读者仍以附近居民为主。书店主理人王毅观察到,这里的住户多为老人,不少还处于独居状态,老龄化议题变得无比真切。

“我们希望通过书店,为大众提供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王毅说。店内开设专业图书角“生命图书馆”,聚焦医疗与养老相关议题,书架上陈列涉及老年心理、慢性病管理、临终关怀等14个学科的主题书籍。书店还经常举办“生命关怀”“安宁”等主题活动,邀请专家开讲,为居民及关注者提供专业支持与温暖对话。

书店的温情更渗透在日常细节里,酷暑时节,茶室空调全天开放,供周边街坊纳凉。“他们想看书,随时来。书店就应该是街坊们触手可及的公共文化空间。”王毅说。书店的公益之心还向外延伸至社区服务,为街道、邻近单位提供书房代运营、书单选配及文化活动策划等公益支持,协助策划的重阳节“银发读书会”已惠及300多位长者。

对于斯多格书乡来说,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和高校学子不只是读者,更影响着书店的发展。当前,斯多格书乡店内有4000余种图书,其中八成是二手书。这些书有的是郑宇从外地“淘”回来的,更多是学生毕业后留下的旧书,是年轻人难以割舍却不方便带走的珍藏。

2000年年初,一名北大学生自书店开业伊始,便频繁来此阅读,持续数月。毕业季,他和朋友们把自己精心收集的图书放在斯多格书乡,而后远赴海外留学。虽然郑宇现在和他已经失去了联系,但他在每本书的扉页都留下了名字,这个学生的青春以另一种方式留在了这里。这样的场景在书店频频发生,不久前,又有两名北大学生将很多藏书留在了店内,希望将这些书籍流转给更需要的人。

郑宇说,斯多格书乡未来将继续坚守“和合为美”的社区理念,让退休教授的人生智慧与青年学子及外部读者的多重思维,在斯多格书乡相遇,形成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