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不拔的文化抗战,书生报国的人物群像
文汇报 | 王雪瑛  | 2025年08月01日07:01

“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今天,重温郑振铎和他的朋友们在上海的文化抗战,是对我们民族信念的坚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吴真告诉记者。近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了她的专著《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她在接受文汇报记者专访时说,书中大量运用了日记、年谱、书信、书画题跋、回忆录、档案文献等第一手资料来呈现中国现代文学家郑振铎有勇有谋、坚韧不拔的文化抗战,努力勾连起“文献保存同志会”(简称“文保会”)、开明书店文人圈、个体书商等组成的“抗战群像”。

历时十五年深入日本各大图书馆、藏书机构,挖掘众多日方保存的文献资料,吴真在《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一书中,力图重现一介书生郑振铎从1937年至1945年留守上海的人生经历。如何为国家抢救珍本古籍,如何与“文献保存同志会”诸同仁相互支持、共同应对危险处境和复杂局面,如何机智勇毅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坚守在文化抗战的第一线——他们为国家赓续文化血脉,于乱世彰显民族大义。

“为什么留居在上海?我不能逃避责任”

“日军侵华期间,对中国文物文献的掠夺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日军在每一个师团均配备‘兵要地志资料班’,在未占领以前已经打探清楚,拟出‘接收’(没收)清单,一伺占领,立即展开掠夺。”吴真告诉记者,当她看到日本文献档案对“接收”的清晰记录时,内心震惊而沉重。2009年,吴真赴日本东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她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偶然发现日军随军记者写的《广东战后报告》,涉及广州各大学的图书被日军损毁的情况,从此她开始关注抗战时期中国各大公立图书馆被劫图书情况。

2012年春,吴真博士后出站时,电脑里已存超过10G的“中国被劫图书”文档。从2013到2019年,她每年寒暑假到日本访学,从事古代戏曲文献的专业研究,同时追查中国被劫图书资料。这两条不同的研究路径渐渐地聚焦于一位文化大家郑振铎。从2015年开始,她决定从“书籍史”与“抗战史”的角度深入追踪郑振铎的文化抗战。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郑振铎任教的暨南大学坚持在上海办学,时任文学院院长的他决定,不躲藏、不撤退,留居上海,文化抗战,等待天亮。“足足八年间,我为什么留居在上海?时时刻刻都有危险,时时刻刻都在恐怖中,时时刻刻都在敌人魔手的巨影里生活着,然而我不能走……我不能逃避我的责任。”“前四年,我耗心力于罗致、访求文献,后四年,我尽力于保全、整理那些已经得到的文献。”吴真告诉记者,当她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等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她更加深切地理解郑振铎在《求书日录》中写下的肺腑之言,感受到当年他在“危难、艰苦、恐怖、纷扰的环境中”保护中国古籍文献的艰苦卓绝与重要价值。他为自己选择的报国途径是“收异书于兵荒马乱之世,守文献于秦火鲁壁之际”。

“保全民族文献,一息尚存,决不放下”

“暗斗”既是一个人的抗战史,也是书生报国的人物群像。面对日本侵华战火蔓延,多方势力角逐上海的复杂历史状况,如何梳理出郑振铎文化抗战的线索?在纷繁的资料中描述郑振铎抢救文献典籍的主线?吴真告诉记者:“在听取责编的建议后,我放弃了已经写好的4万多字‘论文体’,重新明晰了时间线,将郑振铎抗战八年的生命史作为本书重点。”

当时上海各大图书馆成为日寇炮火袭击的目标,著名大学及文化机构均遭破坏,公家劫余残书,旧族私家藏书也散落于市面。眼看着大量珍贵古籍在战火中遭受空前洗劫,郑振铎忧心如焚。他在《求书日录》中写道:“我要把这保全民族文献的一部分担子挑在自己的肩上,一息尚存,决不放下。”

1938年,郑振铎听说稀世孤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惊现于市,他立即行动与友人共同努力,集资购得珍品,后收归国有。吴真在专著的“古书局中局”中披露了“孤本”从发现到收购的过程。1940年1月,郑振铎联合光华大学校长张寿镛、暨南大学校长何炳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等,秘密组成“文献保存同志会”,抢救散佚的古籍文献。

当年上海的文化中心有两个主要关系网络:一个是学者、作家与出版界,另一个是收藏家与古旧书业、图书馆界,郑振铎是这两个关系网络的中心人物之一。他在愚园路的家,成为正直的开明书店人以及留守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他与“文保会”等友人同敌人展开没有刀枪的暗战。1940年9月1日,郑振铎致“文保会”成员张寿镛的信中说:“为国家保存文化,如在战场上作战,只有向前,决无逃避。”他经常冒着危险,以个人名义进行秘密交易,收购文献古籍,开展文化抢救工作。他和“文保会”在上海抢救洽购的古籍,既有如皇冠明珠的宋元珍本,更有构筑国家文献基本库藏的史料文本。

为防止被敌人发现,1940年开始,他们将陆续访购的几万册古籍分藏在四个不同地方。1941年6月,郑振铎利用上海中国书店的外埠邮购书籍业务,将抢救下来的3200多部善本古籍,分装成近3000个邮包,全部运往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保存。后来香港也沦陷,这批古籍不幸落入日军手中,被作为战利品运回日本。难能可贵的是郑振铎发送邮包前,细心编制了所有书籍的目录,记录着版本、题跋等具体信息。他的细致工作最终成为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向日本追索古籍的关键铁证。1947年5月,这批古籍终于回到上海,重归祖国的怀抱。

郑振铎在《蛰居散记》中,表达了他对中国书店等书业同仁的感谢:“在这悠久的八年里,他们没有泄露过一句话。”他们掩护了郑振铎,利用民间商运躲避了敌寇追查,打通了一条隐秘的“孤岛书路”。

让吴真感到特别幸运的是,从未面世的郑振铎1939年日记于2023年底现身上海,郑振铎的后人郑炜昊为她提供了日记的清晰图片,呈现郑振铎文化抗战更完整的鲜活材料。这些资料不仅揭露了日寇对中国书籍的文化暴行,也是书籍史和抗日战争史上的珍贵史料。

郑振铎写于1949年的文章中有过总结:“抗战中为国家得宋元善本、明清精椠一万五千余种。”“一种”古籍可能是几十册,也可能是上百册。“根据档案资料做了统计,郑振铎和他的友人们在上海保护了六万多册善本古籍。完成这本著作,也是我对自己从青年到中年的十五年研究与访书经历的真实记录。”吴真说。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