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头沟这片热土上,曾经有无数英雄儿女投入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洒下热血、献出生命。马淑琴的报告文学《魏国元和他的兄弟》,以细腻的笔触、翔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魏国元及其兄弟的英勇事迹,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那段烽火岁月的大门,让人们得以知晓历史真相,感受英雄们的伟大精神。
作者参考大量的书报、口述记录、录音等资料,从魏国元的早年经历、投身革命的过程,到他和兄弟在抗战及解放战争中的英勇表现,使每一个细节都有迹可循。开篇以1960年《人民日报》上魏国元的讣告引入,将读者拉回到革命年代,使人物带着厚重的历史感登场,作品对魏国元参与创建青白口高小、成立“一元春”药铺作为地下党联络点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革命工作的隐蔽性和危险性。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亲眼目睹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与智慧。
在讲述沿河城深山造枪的故事时,作者详细描述了造枪的地点选择、人员组织、材料准备以及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从宋文明的枪支修理爱好,到贾兰波开设首饰铺作为联络站,再到索振勇寻找合适的造枪地点、招募工人、筹备材料,每一个环节都刻画得细致入微,让读者深刻理解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深切感受到艰苦环境下革命先辈们为了武装斗争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作品洋溢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在国家面临危亡的时刻,魏国元毫不犹豫地投身革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党的事业,四处奔波,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得不离开家人,而妻子庞勉在他被捕后,独自面对敌人的审讯和生活的困境,始终坚定地支持丈夫的事业,展现出了伟大的女性力量。他们之间的感情,既有夫妻间的深情,又有革命同志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他们在艰难的岁月里,携手走过,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这种情怀在战火的洗礼下显得更加深沉和动人。魏国臣在冀东战场英勇作战,牺牲时年仅26岁,留下年轻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魏国相在抗战中,为组织乡亲疏散隐蔽,最终牺牲在察北。魏国杰在冀东坚持抗战多年,与家人聚少离多,当他得知家人牺牲时,含泪数日,寝食不思,依然坚守岗位,为救治伤员贡献自己的力量。
魏国元和他的兄弟们的英雄群像塑造得很成功,他们有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有的在后方默默奉献,在隐蔽战线上与敌人周旋,经历和角色不同,却都有着共同信念和追求,那就是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感人至深。这些英雄们的牺牲和奉献,体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怀。家国情怀在作品中的体现,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的时刻,每个人都应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挺身而出。
《魏国元和他的兄弟》为研究中国革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平西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解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此外,作品不仅记录了历史,更传承了革命精神。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在这部作品中熠熠生辉。透过魏国元及其兄弟的故事,我们看到的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无私的奉献,这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我们所需要的。这本书是对革命先辈们的纪念,也是对当代人的一次深刻教育,让我们铭记历史,激励人们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