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故事,人也是
收获(微信公众号) | 马林霄萝  | 2025年07月29日21:26

退稿

十年前给《收获》投稿,被退。当时不服气。十年后再投,又被退。相对于十年前,已经没有不服气,开始琢磨,是不是自己的写法有问题。翻看旧作,确实生硬,创造性很不够。写这篇时,注意了技巧,比如想象,比如留白,比如细节的节制,比如埋线和呼应……这么写,反倒比从前像个样子。

退稿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创作并不简单。它需要虚构的自由,需要创造的胆量,需要敢往现实够不着的地方走。技巧再熟,如果不敢想,总差点意思。小说不是描红,不是把生活原样拓下来;虚构也不是失真,而是把真实换一种方式。十年前写的东西之所以生硬,是因为放不开手脚,总怕编得不像、编得不对。现在想想,小说的魅力恰恰在于它不必“像”,在于它能否让人信以为真,哪怕故事本身多荒诞、多离奇。

退稿教会我的:写小说不是证明自己多会编故事,而是看你能在虚构中抵达多深的真实。

弹窗广告

电影看到一半,弹窗跳出来,十五秒的动画:树流血,根缠铁锹。没头没尾,像某种警告。后来查资料,发现真有树汁像血。小时候听老人讲,树会哭。这些事一直搁在脑子里,没当回事,直到那个弹窗。

写作有时候就是这样,别人随手丢的东西,成了你的开头。

种子

灵感不是突然来的。很多年前看新闻,某年煤矿塌方,死了人,报道只有一行字。再后来听说,某地开山修路,挖出骨头,直接填了水泥。这些事零零碎碎,像撒在土里的种子,自己长,没管过。写《青檀手记》时,它们就冒出来了。

写不下去的时候

写到一半卡住,不知道怎么弄。枯坐半日,还是那几个字。出去散步,看见拆迁楼缝里长出一棵泡桐,把砖顶裂了。回家继续写,让树根绞碎钢筋。现实里的树比我会写。不管什么章法结构,只管生长。

最怕的不是写不好,而是写不下去。面前一堵墙,翻不过去,也绕不开。硬闯没用,反倒要把脚步停下来。退两步,会发现旁边还有一扇门。

有时候写得太顺反而要警惕。有次半夜写得兴起,天亮再看,全是废话。写作像走路,不能一直盯着脚,也不能一直看远方。

不足

写完后给先生看,他说,工程队那条线没展开。确实。我熟悉树,不熟悉工地,只能草草带过。还有周砚生父子,本来想写得更深,但资料不够,怕编得太假。现在想想,应该去矿上采采风,或者最简单的,找老工人聊聊。偷懒了。

另一个问题是节奏。前半段压得太紧,后半段又突然松了。先生说像一根绷太久的橡皮筋,弹回来的时候以为力道很大,其实早就泄了劲儿。

改稿

编辑让改,说幻觉那段太飘。删了又加,加了又删,最后留了一点。改稿比写稿难。写稿时兴之所至,信笔由缰,倒还痛快;改稿却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像是在给新墙补漆,这儿涂一笔,那儿抹一下,总怕颜色深浅不一,失了协调。有时改着改着,竟觉得还不如重写来得干脆。可写作这事,偏偏又最忌图痛快,非得耐着性子,一遍遍打磨不可。

其实到最后交稿了,都还在改。

之后

有人问,这树是真的吗?我说是,也不是。真的树会流血,但不会记仇:记仇的是人。

这篇小说是有一定魔幻色彩的,不知把握好了没有,如果是高手……什么时候自己才能更加精进一些呢?希望有这么一天吧。

现在

偶尔经过工地,会看两眼断掉的树根。它们不说话,但我知道它们在长。树记得的,人忘了;人写下的,树可能早就知道。有各种各样的树,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故事,人也是。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